龙东小学:山水盆景课教学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11-28          浏览量:

         俗话说:“园无石不秀,居无石不雅”。石头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它点缀着自然,美丽着环境,装饰着生活。随着龙山教育集团打造特色学校、艺术学校的不断深入,学校硬件建设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学校领导开始着力建设返璞归真的育人环境和校园空间,以“山水盆景”为校园的主景之一,意在引领孩子走进山水文化,所以增添了一门艺术性、趣味性、实践性很强的的新课程——山水盆景课。开设山水盆景课的目的是通过审美怡情和营构景观结合,引导、培养孩子亲近自然、美化环境、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能担任“山水盆景课”的老师我感到非常幸运。不过刚接到学校给我的这个任务时,我蒙了:“山水盆景课”该如何上?”在我困惑时,王校长给我指明方向,并给予很大的支持与帮助。在王校长的鼓励下,我充满信心地开始了“山水盆景”课的教学活动。下面我谈谈这一年多以来担任山水盆景课教学工作的点滴体会。

 

一. 借助奇石,开展“奇美·奇趣”赏石活动,让学生爱石头。

 

(一)欣赏奇石

山水盆景最重要的材料是石头。石头看似平常,但细细研究,深入学习,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在课前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全班45名同学中对石头感兴趣的同学只有5个。平时会留意身边石头的同学仅3个。孩子们不关注或不喜欢石头的原因是认为石头太普通,不好看。这个情况不容乐观。为了让孩子了解石头,爱上石头,我全方位开展“奇石·奇美·奇趣”赏石活动。课上,我向同学们讲解了“什么是奇石,奇石的种类,如何鉴赏奇石(即从质、形、色、纹、势等方面发现和感悟奇石之美)”,还通过一系列图片让同学们认识了中国四大奇石和其他各种不同形状不同质地不同种类的奇石。这几节课让孩子们深深地震撼。课后的问卷调查令我惊喜——全班100%的孩子喜欢上了奇石。喜欢的原因是奇石丰富的形态、细腻的纹理、独特的趣味让他们爱不释手,孩子们感受到奇石文化的深厚和丰富。

 

(二)研究奇石

在此之后我趁热打铁,展示了学校购买的几十块奇石让孩子们观赏想象。同学们立即被这些或大或小,或立或卧,或圆或扁,或粗陋或温润的奇石所吸引,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对每块奇石的形状进行了观赏和研究,并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孩子们给这些奇石选择合适的底座,并按自己的想象将奇石固定在底座上,制作标签卡。最后,孩子们的作品摆放在学校艺术楼梯展示阁中,他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

 

(三)寻找奇石

艺术来自生活,我引导孩子留心观察身边的石头,比如留心上学、放学路上或到郊外游玩时在小溪边看到的石头,发现造型独特的石头要带回家,用心观察,展开想象,并给它起个合适的名字。半学期后,我让孩子们把收集到的独特的石头带到班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孩子们兴致盎然,为自己的发现与想象欣喜不已。课后孩子们纷纷在“发现日记”中写道:“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之前我们都缺乏一双发现的眼睛。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呀!同一块石头竟然有那么多不同的想象……”我知道,不知不觉间,孩子们“爱”上了石头。

 

二、走出学校,走进林艺园参观学习。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园林的美妙,唤起孩子们对山水盆景课的热爱,我带孩子们来到了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地方——柏渡园林进行参观学习。

在园林主人的热情欢迎和引导下,同学们首先来到了林艺园。园中的树种以松树和油杉为主,据管理员介绍,每盆黑松都价值十几万,每棵油杉都已存活上百年之久。接着大家来到了植物园,该园以“九里香”为主,一盆盆灌木株姿优美,枝叶秀丽,花香浓郁。最后,园艺老师带领大家来到盆景园。形态各异的盆景造型吸引了老师和孩子们驻足观看。园艺老师向孩子们介绍盆景知识。听了园艺老师的介绍,孩子们认识到盆景虽小,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它经过盆景艺术家的想象和创作,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方寸万里、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总而言之,此次园林之行让孩子和老师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真是不虚此行啊!

 

三、聘请著名园艺师到校教学

 

“俞老师来了——俞老师来了——”那天,期待已久的孩子们激动得呼朋引伴,相互转告。园艺师俞老师来到学校为孩子们上盆景课的“重头戏”——制作山水盆景。俞老师把课堂搬到学校操场旁边的空地上,蹲下来边摆弄石头边说:“同学们,盆内一般由几块较大的石山组成,选一块最高大的石块为主峰,布置在靠近盆中央稍后的位置,其余各石,围绕主峰,依次排列在左右较前的地方。这样山石层叠,穿插联络,一幅层峦竞秀、清水涟漪的立体山水画犹置眼前。山石制作完毕以后,还要着手种植一些草木,嵌上一些苔藓,配置一些人物、小鸟、亭台、房屋、小桥、小船等用以点缀,使山石变化无穷,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在俞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跃跃欲试。不一会儿,一盆盆山水盆景出炉了。尽管此时孩子们的作品很稚嫩,但他们已悄悄爱上了这一艺术创作。此时,我也成了俞老师的学生,认真学习,虚心求教,因为我知道,今后我也要向俞老师一样给孩子们上山水盆景课。

 

 

利用网络,开展双师型教学模式。

 

每次上课前,我先到百度搜索适合孩子们看的“山水盆景”教学视频。如到搜狐、腾讯、爱奇艺等知名网站下载有关视频——山水盆景制作要点、山水盆景石料的选择、山水盆景命名等。这些视频里的山水盆景大师们精彩全面的讲解引人入胜。在关键处或疑难处,学生听不明白的地方,我会暂停视频,耐心跟学生讲解。如果还是不懂,我们一起查找资料,利用网络给我们答疑解惑。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双师型”模式。他们认为网络视频中讲的有关山水盆景制作知识非常全面,听了大师们的讲解学到了不少知识。盆景大师们的制作工艺精湛,作品非常美丽,让孩子们心动不已。

 

五、 动手实践,制作山水盆景

 

王校长为孩子们购买了大量的盆子、石料、配饰、胶水等材料。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课上大显身手:精心挑选山石,认真摆放。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切磋,取长补短。大家拿着老师发的小摆件,一起开动智慧的脑筋,发挥想象力,把小摆件粘在合适的位置上,让盆景更具生机与活力。孩子们制作的盆景美观又有童趣。每个同学对自己的作品都情有独钟,但看到做得更优秀的作品时,大家都能真诚地给予赞赏。同学们在实践中成长,在寻找素材及制作盆景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智慧与作品完成后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增进热爱祖国山河、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感。

 

 

六、 给盆景命名,提升古诗词底蕴

 

好的盆景命名不但能概括主题,诠释作品内涵,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而且使观赏者进入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在品味中获得美感,有画龙点睛之效果。好的盆景,配上古诗名句,令人见景诵诗,“揽景会心,领其真趣”,获得隽永、美妙的艺术享受。我常常布置孩子们收集描写大自然的古诗,尤其是山水诗,理解这些诗的意境与内涵。然后从中选择适合给自己制作的盆景命名的诗句。我平常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和引导。一次,我让几个学生给一件盆景命名。这是一件山石盆景,悬崖下有一个渔翁在垂钓。孩子们开动脑筋,认真构思。有的主张叫《幽谷渔夫》,有的建议叫《断崖千尺》,有的觉得叫《横空出世》才有气势。最后我提示:“你们有没有读过唐代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呀?”“有!”他们不约而同地背诵起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叫《独钓寒江》!”一个同学脱口而出。“好!”大家一致同意。这时我说:“几位同学的命名都有可取之处,然而从意境这方面来说,还是叫《独钓寒江》更含蓄,更有意蕴。”我注意到,此后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给盆景命名活动,孩子们的古诗词底蕴得到增长,也感觉到自己古诗词知识储备不足,决心以后更用心学习古诗词。我相信孩子们以后一定会博览群书,积累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最后,这些由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美丽盆景一个不少地被摆放在学校“诗意之路”的显眼位置,成为“诗意之路”上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

总之,山水盆景课提高了同学们的艺术修养,培养了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了情操,发展了个性,启迪了智慧,激发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点燃了同学们心中的艺术灵感和才华。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加强教育,山水盆景课必然在我校结出丰硕的果实!

 

 

  

 

 

 

 

 

 


版权所有:bet365亚洲网址      地址:福清市龙山街道玉塘村     电话:0591-85233576
闽ICP备14007059号